论什么才是一篇文章的价值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做到语言通达晓畅。这是最基本的,但可不必达到妙语连珠、文辞华丽之地步。文章能把作者的观点鲜明地表达出来,读者可以清晰明白地知道文章背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观点即可。

在语言通畅的基础之上,简明扼要,所言有理有据是重要的。所述观点和思路清晰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将所要表达的观点阐述明白。如果一篇文章看似气势宏大,但是长篇赘述,思绪不清,冗杂重复,那么即使写得多么富有文采,都不能称为一篇好文章。作者写出自己的观点之后,便可举例说明,陈述支撑自己观点的理据,必须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方可使人信服。

阅读全文 »

追风的树苗

很久很久以前
高高的大树顶端 有个小小的嫩芽
嫩芽迎着轻柔的风摇曳
风绕着嫩芽起舞

大树欢快地笑着
溪水潺潺地流淌
白云躺在蓝天上自由地飘

嫩芽落地生根
积蓄微弱的力量
破土成为树苗
微风轻轻拂过
树苗微微招手

树苗一日日长高
微风一天天相伴
日升日落
春去秋来

阅读全文 »

小球的飞行梦想

最近,高尔夫打得比较少,上周末老张来,我们一起去打了,很放松,很开心。

今天傍晚,我独自来到高尔夫练习场(Golf Driving Range)挥杆击球。傍晚的天空被夕阳染得通红,很美。今天的状态不错,大部分的球都飞得又高又远,击球的声音也很清脆明快。看着小球飞出去的弧线,心情也跟着飞扬起来。

我想,正如我们都有梦想,小球也有它的飞行梦想吧。我的梦想还有些遥远,缺少启动的资本,但我眼下能做的,就是助力小球起飞,“不抬头,不发力,不着急”,低头认真打好每一个球,让小球的飞行梦想成真。

打完球,我心情很好的同时,也很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前几天看完的《安妮日记》,我印象深刻的是,安妮关在秘密小屋里,反复渴望着能再走到大自然中,享受阳光,自由呼吸。好好珍惜生活,不要当美好逝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不要当习以为常的日子变为遥不可及的奢侈时才叹息没有把握好生命里的每一个当下。

阅读全文 »

递归的世界

昨晚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个人极力不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注意是不推荐,因为它是危险的,书中的思想深究下去可能会让人产生幻觉。

不可否认,书中为我们看待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提供了许多新颖的视角,有许多内容都能引起我们思考。我在阅读时,就无数次地停下来想,时间和空间本来是一体的吗?宇宙有多个吗?宇宙是平行存在着的吗?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它的本质面貌吗?时间的尽头是什么样的?物质的尽头和宇宙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的思索,让我陷入了无边的困惑与孤独,那是种仿佛与世人隔绝的孤独感,每当我感受到这种孤独,便会到阳台上吹吹风,看看楼下过往的人,他们让我感到踏实。当我的承受能力和辨析能力即将达到一个饱和点时,我会用理性中止这个过程,迫使自己停下来。我想,精神病人也许就是未能在这样的时刻停止,冲破了正常思维和心智的边界,进入了与我们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吧。

阅读全文 »

古人说

最近在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感觉精神病人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那样疯疯癫癫,虽然不排除他们中确实有许多疯疯癫癫的人。天才和疯子之间的界限是不明显的,这并不是说天才都好像疯子一样,但他们可能会为了某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像疯子一样疯狂地探寻。而疯子呢,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某一方面有着惊人的思考和执着的追求,可以说他们在那个特有的方面,是不亚于天才的。这本书中的疯子们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他们所想的和所观察的也许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事物,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提醒着我们:世界并不仅仅是我们一贯认为的样子,我们还可以从许许多多其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着的世界。我觉得他们中许多人的行动在我们看来也许是疯的,但他们的精神并不疯,他们只是比我们思考得更进一步,他们只是和我们大多数的人有着不一样的世界观,他们只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天才”而被我们孤立开来对待。他们的许多观点不能为我们的普世价值所接纳,而与此同时,他们围绕自己的价值观而建立起来的严密逻辑又是我们无法解释也无法推翻的,他们的思维精确到令我们无法找到漏洞和破障。于是,无奈之下的我们只好把占少数的他们孤立开,并定义为精神病人,进而建立起高墙,牢狱般囚禁了他们的肉体。而他们的精神高度,却在这本书的一个个例子中,一句句对话里,表露无遗,这许许多多的思想和理念,闪耀出稀世的智慧光芒。也许他们就像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像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的苏格拉底,像无数反抗的最初发起者一样,被无情和无知的主流镇压下去,但他们所追求和探索的他们心中的真理却未必不是真理。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科学、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

阅读全文 »

读《黑客与画家》

Paul Graham的《黑客与画家》这本书,我是2014年4月21日开始读的,那时读了半本,觉得书中的许许多多地方都值得细品,所以读得很慢,每次只读几页,再反思一会儿。之间中断了好长时间没再看,前两天又翻起书架上的这本书,一口气把后半本读完了。

之所以又翻起这本书,是前些天在看《如何创业》的网易公开课时,第三节看完,觉得演讲者挺幽默的,一查,发现是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我立刻联想到自己曾经读过他的文章,于是便回顾了《黑客与画家》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并把后续部分读完。不得不说,作者是个睿智的黑客,他的文笔轻松幽默,又充满对既有现象和规则的哲思。他认为黑客与画家最相像,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创作者,与作曲家、建筑师、作家一样,他们都试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其实,我觉得各行各业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都可以成为艺术,都有相通的地方。

阅读全文 »

《伊卡洛斯的坠落》

阅读全文 »

诗歌《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1985.1.12

阅读全文 »

读了十八年书,究竟为了什么?

不打算长篇大论,只是近来正值人生转折的岔口上,思绪略为繁杂,遂写下自己的困惑和思索。

回首读书岁月,托儿所和幼儿园吃喝打闹的年月不算,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如果我就此打住,不读博的话,今年是读书的第十八个年头,也是读书生涯的最后一年了。想想不经感慨时光的飞逝,十八年了,我已经从一个不明世理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个表面斯文但内心放荡不羁的年轻人。

阅读全文 »

和妈妈下棋

今晚,和以前的许多寻常夜晚一样,我和妈妈坐在房间的台式机前下军棋。自从上了大学,每当我和妈妈小聚重逢的时候,除了她会给我做好多好吃的以外,我们之间总离不开对于军棋的探讨。其实,也谈不上高深的探讨,妈妈只是很喜欢听我边下棋边解说每一步的用意,我时常引用三十六计中的各种计谋来排兵布阵,每一步棋看似无意但却步步紧逼,在棋局结尾大获全胜之时再潇洒地来一句“乱军丛中取敌方军旗有如探囊取物一般”,妈妈便听得精神振奋,拍手叫好。

我大概是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下军棋,那时喜欢在课余时间倒出半盒棋子,在一旁铺上画着棋盘的纸,有时也用不着棋盘,因为棋盘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袋里了,然后我就会既放松又爱不释手地把玩这二十五颗棋子。我会认真地凝视这些棋子,仿佛面对着浩荡的大军,我是真的把它们都看成了一个个士兵和军官,这样在我布局时才会很用心地安顿各位将领,好让他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照应,赢得胜利。我喜欢既可攻又可守的平衡布局,在布局时我会反复琢磨每一颗棋子的摆放位置,并充分幻想用这个布局带领大军出征后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情况,不断做细微的调整和变化,直到最终改得不能再改,再动一个棋子的位置都不如不动的好,这样布好的一个棋局才算得上是我中意的布局。然后我会拿出纸笔,把布局记下来,并取个好听的名字。我曾在一个暑假里,布了二十六个阵,统一命名为“鬼阵”,后面从A到Z依次加上二十六个字母。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布局比较诡异,不合常理,声东击西,正所谓“兵者,诡道也”,加之这些布局下的士兵驰骋沙场,骁勇善战,犹如魔鬼一般吞噬着敌方兵力,曾创下四十多局连胜的辉煌记录,顾得此名。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