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摘自《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文章原载1926年7月10日《现代评论》第四卷第83期。又载1927年11月27日、12月4日、12月11日《生活周刊》第4至6期。)
固然,真理是无穷的,物质上的享受是无穷的,新器械的发明是无穷的,社会制度的改善是无穷的。但格一物有一物的愉快,革新一器有一器的满足,改良一种制度有一种制度的满意。今日不能成功的,明日明年可以成功;前人失败的,后人可以继续助成。尽一分力便有一分的满意;无穷的进境上,步步都可以给努力的人充分的愉快。所以大诗人邓内孙(Tennyson)借古英雄Ulysses的口气歌唱道:
然而人的阅历就像一座穹门,
从那里露出那不曾走过的世界,
越走越远,永永望不到他的尽头。
半路上不干了,多么沉闷啊!
明晃晃的快刀为什么甘心上锈!
难道留得一口气就算得生活了?
……
朋友,来罢!
去寻一个更新的世界是不会太晚的。
……
用掉的精力固然回不来了,剩下的还不少呢。
现在虽然不是从前那样掀天动地的身手了,
然而我们毕竟还是我们,——
光阴与命运颓唐了几分壮志!
终止不住那不老的雄心,
去努力,去探寻,去发见,
永不退让,不屈伏。
(二)《中国近一千年是停滞不进步吗》(文章是胡适于1926年11月11日在英国康桥大学的演讲词,原系英文稿,载《康桥月报》第四十八卷第1176期。)
而且,如果我所提出的历史事实都是真实的——我相信都是真实的——我们便还有希望,便不必灰心。一个民族曾证明它自己能够在人生与文明一切基本方面应付自己的问题,缓慢而稳健地求得自己的解决,也许还可以证明它在一个新文明、新训练之下不是一个不够格的学生。因为,用一个英国大诗人的话来说:
我们是大地的古人,
正当着时代的清晨。
于是睡着,于是又觉醒,
经历新奇、灿烂、光辉的年岁,
我们会采取吸收变化的花朵和精髓。
附一幅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Volga River trackers)——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是他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
在这幅画的结构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 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11位纤夫的苦难代表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画面的表现力,时至今日仍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中国青年网上有一篇详细介绍画中每个纤夫特点的文章,值得一看: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