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到一本新书,程浩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这本书上贴着一个标签——央视2013中国好书·感动无数人的少年程浩生命之作。标签,只不过是标签,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另一句话:“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这句话我读来有似曾相识之感,源于上课学期开始我自学的一门耶鲁大学哲学公开课——《死亡》。在这门课上,Shelly教授也讲到与此类似的意味,在无数个夜晚,我凝神思考死亡这个沉重的命题时,也颇为认同这个观点。永恒是乏味的,生命正因其短暂而可贵。
书中有许多含义至深的感悟,让我对年仅20岁的程浩肃然起敬。如此年轻的生命,竟然对这个世界有这样深刻的理解,真是难能可贵,无奈上帝过早地将他带进天堂,让我们活着的人为之惋惜和嗟叹。
程浩的语言朴实,却常令我心生温暖或是感动不已。想到他用鼠标点击着电脑屏幕上的软键盘,一个字一个字地码出一篇篇文章,我就不得不对这个伟大的灵魂产生深深的敬意。读罢此书,也让我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生命的可贵真的不在其长度,年龄的长幼与学识的深浅无必然的联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我想关键是看他的时间都花在哪些方面。正如程浩自己所说,“也许和同龄人比起来,我失去了许多选择的机会,但任何事情都具有其两面性;正因为我失去了选择的机会,使得我更加专注于把握现有的机会;正因为我失去了选择的机会,是的我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正因为我失去了选择的机会,使得我有更多的精力、更好的心态,把所有事情都做得更加完美——因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往往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有许多人往往在生病住院时,才停下了习惯性的忙碌,开始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活着的意义,开始看清人情的冷暖与放下无谓的执著。众多可供选择的枝枝桠桠都被砍去之后,我们变得专注,我们变得耐心,我们在这别无选择的道路上走出一段距离来,走出一番新的天地来。刨去心中无形的藩篱,我们才可以向未知的领域走得更远些。
以下简单记一些书中让我若有所悟和为之感动的词句(当然,只读这些我从文中摘选出来的语句是不够的,往往可能断章取义,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读原书):
1.坐在冷清无人的书房里望着四面灰白墙壁,这种人生停止带来的挫败感,常人往往难以想象。
2.许多年以后我才明白,人生可以是一杯水,也可以是一片海,关键是看一个人的内心。心是大海,便能包容缺憾,同化污秽,永远保持自身的通透明净。
3.到了晚上,空气潮湿,文字也比白天多了不少。老妈点起一支蚊香,挂在树梢上,然后搬把摇椅坐在旁边,一边扇着扇子,一边说“来,给妈讲个鬼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一边讲着故事,一边仰头看着天上的星星。那时的夜空,纯净如水,繁星密布,如同水晶漂流在深色的湖面。我慢慢说着,慢慢看着……慢慢地,我就睡着了……
4.我在想,加入自己能这么一直收藏下去,等到我死的那天,这些汽车模型就会成为一种见证。它们见证过一段童年,见证过一份痴迷,见证过一个梦想,见证过一条生命从沸腾归于沉寂。
5.墙,永远为大多数人而设;门,只会为少数人而开。
6.上帝给了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
7.这些遗留下来的文字是时间的凝固、生命的延续。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的精神,将在这些文字中永存。
8.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很少;半途而废的人,很多。但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这两种人活得都不轻松。那些坚持的人,哀叹希望的渺茫;那些放弃的人,却已经失去了希望。
9.……如果这本书是一步常人公认的经典著作且与流行文化有一定距离,那么当他们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拉着圣人先哲的手,一步步地踏入了“文明的殿堂”。而那些流于世俗的凡人,则与他们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每每想到此处,他们的内心就会升起一丝优越的“孤独感”。他们活在自我建构的“文明殿堂”里,时常自诩自己为“孤独的人”。而我恰恰认为,这些“文明殿堂中的孤独者”比那些热衷于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的俗人更加无知。这类人往往自以为达到了无人知晓的广阔世界,其实不过是将自己关进了臆想出的精神牢笼,变成了一名“文化的囚徒”而已。
10.读书的过程就像爬楼梯,总有一些书籍在楼上俯瞰我们,也有一些书籍在楼下仰视我们,还有一些书籍跟我们保持在同一层台阶。
11.《伯爵写给女巫的一封信》原文非常优美,充满作者对美丽爱情的向往。
12.《读书越多会越孤独吗?》原文见解颇为深刻、独到。
13.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本书的内容已经不再是我们所关心的了,而是关心当我们拿起这本书时,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姿态是否优雅?
14.中国家庭教育之悲哀,在于长辈关于言语说教,少有身体力行的示范。
15.书,只能是书,不能是别的。
16.不要以为看几本书就能让一个人起到脱胎换骨的功效,更不要以为读几本书就能让一个人变得有思想、有内涵,思想是顿悟,内涵是熏陶,这两样都不是从书上能学来的。要做好读一辈子书也只能当个愚人莽汉的心理准备。
17.关于选择,我也曾经有过作出重要选择的经历。……我并没有纠结很久,我只是问了自己三个问题:我想要什么?我还有什么?我能放弃什么?
18.一本书对于读者的个人意义,远胜于它的自身意义与历史意义。
19.人类因梦想而伟大,梦想因执著而伟大。
【让我想起前天黄昏时遇见的苏格拉底。】
20.毛毛(一个失明女孩)总是喜欢坐在面朝窗户的位置,金色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她粉红的脸颊上。她双眼微睁,面带微笑,像是一个降临人间的天使。周围人都笑她:“这丫头不嫌晒!”而她却笑着回答:“妈妈说,只有吸满阳光的眼睛,才能照亮世界。”
“……吸满阳光的眼睛,才能照亮世界。”许多年后,我读过几本书,仍然觉得这句话比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能让我感到温暖。
21.当你来到这个世界时,人们笑着,你哭着;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人们哭着,你笑着。
22.痛苦并非来自失去身体的自由,心灵的不屈与桀骜才是一切痛苦的本源。
23.作者引用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独白: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24.……有很大一部分争论,不管主题是什么,其目的只有一个:伙同支持者,说服反对者。真正想去解决问题,探寻真相的人,极少。简而言之就是:党同伐异。
25.……站在一个无学可上之人的角度说,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过于重视分数。分数就像两根越勒越紧的铁链,慢慢地勒断了我们对知识的信仰。
26.……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失去了就会撼动人类的生存,除了阳光、空气、水源,再加上希望和梦想。
……也许,只有一个躺在床上的病人才能发现生活与人间的条条大路。那些走在都市的常人却只能迈向科技与智慧的数码地牢。
当造物主(上帝与科学家)为人类提供了巨大便捷性的同时,是否会想到有一天这种便捷性反倒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束缚?
27.我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包括眼角膜。我要让自己的眼睛代替我,继续照亮这个美丽的世界。
附一首文中提到的诗人北岛的诗: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