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集训营结束的日子,584人“刑满释放”,这其中就包括我。
集训从7月15日报到开始,到昨天8月13日收拾行李离开。集训的地点在厦门双十中学枋湖校区,校区不大,但风景宜人,和厦大校园在细微处挺相似,可能是同在厦门的原因吧,建筑和树木看起来都不陌生。
在去集训营的那天白天,我写了首诗《囚鸟》,感慨自己即将拥有的自由变窄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舒适的个人空间,在家里空间大,住习惯了,自然也越感到自由。而集训营是五人同住一间,而且彼此初次相识,想来自己的个人空间必然少之又少了。其实,我无意去解读自己曾经写下的诗,我总觉得,写诗时固然有着当时的思绪和心境,但随着时光的流转,一段时间后再读以往自己写的诗,不必太用心去回忆当时的所思所感,而只是读诗,只是感受文字沉淀下来的韵味就好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往事既然已经过去,又何必那么刻意地想去抓住些什么呢?唯品味由生活的佐料酝酿而成的诗,品味诗中历经时空变迁的字句,品味去除了杂质而留下的最本真的韵味,由此我们获得了单纯的美的享受,还有比这更好的记录生活的方式吗?
集训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一点不可否认。我在这段时间里粗浅地学习了银行各方面的业务内容,对国行的整体情况,特别是科技部门的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前,我比较不关心“钱”的问题,对财经、金融类的知识知之甚少,这段时间里,我在这方面也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这是可喜的。不过,有一点是我不敢苟同的,在我认为是危险的,那就是每天的时间被占得太满,闲暇没有了容身之所。记得叔本华说过,“闲暇和自由是培养哲学家最基本的条件。”虽然我无意要成为一位哲学家,但是闲暇时间与自由思考对我来说就如同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倘若每天除了培训的八九个小时之外,连晚上的时间还要用来做各种游戏或者开无聊的会议,把剩余的精力耗费掉以获得一个沉沉的睡眠,那我们的生活就太物性而缺乏人性了。我在每天睡前,会反省和自警一番,因为生活很容易使我们淡忘自己的初衷,活着活着就卷入世俗的洪流了,我怕自己会成为一个不被我自己尊重的人。幸好,我的心底还留有诗意的火苗,不在琐事的风暴中黯然熄灭。
昨天刚“出狱”,回到家中,一时不知道要干啥了,坐在客厅的小凳子上发呆。周围不再有室友的碎碎念了,嘈杂与喧闹消失无踪,只留下了往日熟悉的安静,我竟一时惘然不安,不知该怎么独处了。这着实吓了我一跳,我曾经耐心养成的独处的习惯,竟然在生活的洪流之中这么轻易地被动摇,心里真是有点儿悲伤之感。还好,在我看到满书架的老朋友,并和他们共度周末之后,心情又沉静了下来。
此刻我静坐在桌前,和去集训营之前一样,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好像我只是刚刚看了一部和集训相关的电影,只有断续残破的只言片影不时在脑海中闪过。
(另,今天整理了手机中的照片和空闲时写的小诗,我将陆续把小诗发到博客家园里。生活有了诗,时光都变得温暖起来。)
清晨,树木郁郁葱葱,这就是生命的颜色。
下午,走在去教室的路上,眼前鲜艳的色彩将我打动。
黄昏,光影的变奏曲,大幕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