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写诗,较早期更严谨,不是说早期的诗写得随意散漫,或在灵感降临时宛若天成、不加修饰。而是如今写成一首诗,经过的工序增加了,花的时间更多,打磨得更精细。经过长期的写诗实践,已能敏锐感知灵感何时到来,灵感来时,如被一道闪电劈中,我尽力抛开眼下正在做的其他事,让自己从群体中抽离、孤立出来。灵感往往起源于微小的动机,可能是藏在心里的一个念头被叫醒,可能是随口吟哦的一两个自觉诗意的短句,可能是空气中飘过的一种气味,一个声响,一个手势,于是用纸笔、手机或身旁可用的媒介迅速记录下来,一次诗歌的短途旅程就此开启。我发现文字很能激发文字,许多次我在阅读诗集时,突然发现灵感来了,于是掉转书页,拿笔便写起来。起初只是将我觉得诗意的画面用尽可能准确的描述表达出来,接着会在心里估计要写的诗的长短,如果是短诗,便尽量留白,因为我始终觉得短诗贵在短小、空旷,而引人遐想。如果是中等长度的诗,我会联想,想到相似的画面或事件,想到类似隐喻的事物,会逐步选择、增加意象,丰富羽翼,使诗慢慢飞起来。至于长诗,我一般很少写,极个别时候心里的话满溢出来,才会絮絮叨叨多写几行,因为诗毕竟不是散文、小说,没必要写得面面俱到,能在一首诗中把一个小的主题、意旨、趣味写清晰,以小见大,是大本事。诗不必太长,应在一定范围内,不给读者过多的记忆负担,让其读来有一气呵成的闭环感,过长的诗往往读到后头,忘了前头,除非结构严谨,否则会有混乱无序之感,得不偿失。
把灵感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之后,大概只能算完成了三分之一,诗的结尾和标题很重要。如果是短诗,标题可以为主旨或诗的谜底,诗可以像谜面,用象征或其他诗意的手法绕着标题叙说。如果是长诗,可以想想这首诗最想表达的是什么,最核心的想法是什么,由此拟题。诗的结尾是重中之重,怎么细致考虑都不为过。诗尾可以点题升华意境,但忌过于明显直白,可以置悬念、留空白,可以突然无始无终就结束,给人飘忽不定、意犹未尽之感,还可以短得仅有几个字,加强诗尾节奏感,遁入无形。
至此,一首诗已初具雏形,接着是校准字句。校准字句这个环节,我会用字典逐字逐词校准,精敲细磨,把表达模糊的字词精简、替换。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字,否则会打断读者的阅读,割裂全诗,影响整体的美感经验。错别字在我是不能容忍的,这是写诗基本的态度问题。一首诗用字本就不多,更应力求精准、表述精当、力透纸背。个别字词应反复琢磨,琢磨字本身的含义、衍生义,字形、偏旁部首包含的本源之意。还要琢磨字的诗意,是否符合整首诗或所在段落的表达。再琢磨某些位置是使用单字还是词语,有时单字的表达更有美感,也更具力度。校准字句的环节,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初稿进行修正、改写,调整诗句的前后顺序,删掉多余的意象、表达等。
校准字句后,来到在我看来最后但必不可少的一步——锻造全诗的节奏感。节奏感,对于普通读者,往往很难感知到,不细读品味,很难发觉诗中蕴藏的匠心。我认为的好诗,不论中文原创诗或外文翻译过来的诗,一定要有很好的节奏感、流畅性。这个环节,我会逐段逐段地反复读,再到全诗反复读,去掉多余的“的”“了”等字,重新划分字词归属的上下行,对每段诗的行数进行琢磨。我写诗有个习惯,若每段偶数行,全诗四平八稳,通常是写美好的事物和感受,如明亮的大调。若出现奇数行,往往表示惊讶、冲突、突然、奇想,可能伴随意象的魔幻快速切变,有一点像沉郁吊诡的小调。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写诗风格,因人而异。精细调整后,还是得反复读,直到觉得全诗呼吸顺畅,仿佛一气呵成为止。我想,很多好诗,在读者看来,觉得诗人如被美感之神选中,诗作浑然天成,想不到诗人苦心求索、精雕细琢的作诗过程。
这样,一首自觉满意的诗便诞生了,再回头通读全诗,看看,是充满洞见和深刻哲理的诗呢,还是意象唯美的灵感之作呢?如果哲美兼备,必是上乘之作,次之是具有美感的赌徒的诗(指灵感之作),最末是深藏哲理的棋手的诗(指工整雕琢之作)。
草成诗稿,校准语词,锻造节奏,呼气舒心。如此便是我如今写诗的大致过程。换个说法,说成我看中的诗歌的几个重要维度,或者一首诗是否成其为好诗,就看:字词的精准度,全诗的节奏感、流畅性,是否具有内涵、主线,是否读来有美的体验。是否具有内涵、主线,在上文未提及,在我看来,每首诗要有其主心骨,散乱意象的叠加、故作玄虚是诗歌不成熟的表现。
我从来只注重诗歌实践,偶用本子记些平日写诗的感悟,就像不喜阅读多余的评论而只愿品读原诗。头一次正经写些诗话,算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