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大师

就在刚刚,一局PK比赛结束,弹出比分、战胜对手的同时,手机屏幕上显示我段位晋升为大师,赢得了手游《节奏大师》的最高荣耀。

我说不出此刻是怎样的心情,也许,是平静吧,是经过千山万水、大起大落而重获的那份内心的平静吧。

记得节奏大师是2012年12月份出来的,我刚开始玩的时候是2013年春节后,也就是大四下学期伊始之时。毫不夸张,我算得上是老一辈的现象级玩家了,陪伴着它经历了一次次的版本升级和新玩法的出现。从最早的只玩4KEY自由模式,到后来的闯关,记得当时玩得疯狂,两天就耗尽了初始的150体力,玩到了150关,玩到手拇指抽筋了,玩到眼睛也花了,玩到耳朵都听倦了那嗨翻心海的音乐声,玩到深夜手机没电倒头就睡。

当时的我觉得,这款游戏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音乐节奏能完美地从指间流淌出来,旋律带动全身的音乐细胞一起震颤。

初中时的有段时间,我酷爱《劲乐团》,和同班同学约好了周末PK,当时我也是名噪一时的班级音游达人。后来劲乐团要收费了,就玩的少了。

之后的好多年,我再没有接触过音乐游戏,直到姐姐推荐说《节奏大师》很好玩,我才开始与它相遇,并结下不解之缘。

后来它走向盈利的一面,有几首好歌需要购买倒是其次,关键在于其中设置了好多游戏角色可供玩家购买,这些角色可以大幅度降低操作者失误率,说白了,就相当于半开着外挂在玩。

PK场的出现,简直就是我福音。最早我玩得好,可是展示的机会少之又少,寝室同学知道,还有就是同学聚会时表演过一次,哈哈。它可以与其他玩家PK,这就极大增添了这款游戏的可玩性和竞技性。

PK的竞技段位有7个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小白、入门(300+)、进阶(600+)、普通(900+)、高手(1200+)、专业(1500+)和大师(1800+)。起初没花多少时间,我就迅速晋升到高手行列。自己处于哪个段位,系统就会安排实力相当的对手进行比赛。慢慢地,我发现高手这个级别的对手实力上与我还是有些微差距的,于是没过多久,我就晋升到专业组。现在想来,专业组已是半职业水准了,因为当时有许多知名战队(印象最深的为mz战队)队员都是专业级别的,我在PK中遇到几次,基本都无一幸免的是我稍逊风骚,甘拜下风。当时的mz战队成员确实个个生猛无比,我看了这个战队的宣传视频,当时的入门要求是要有50首困难歌曲达到3S。往昔的3S绝对是含金量极高的,当时的游戏设定是必须按满全部的键,且必须全部是Perfect,才判为3S。我记得我当时简直要被强迫症逼死,有时一首歌连续重复打四五十遍才能打出3S,打出来还是好的,痛苦的是在打出来之前,我必须一遍遍忍受自己手指的失控、眼花等一系列失误,接纳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和练习,不断超越自我,增强手指的灵敏度和精准度,最终成功打出3S。当时的我深刻体会到“最痛苦的不是你失败了,而是你离成功就只差一点点”这句话的要义和精髓。

2014年初,当达到50个3S时,我曾在QQ空间发表了一篇文章(http://user.qzone.qq.com/307898463/2),打算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不料,它仍然是我不变的挚爱。断断续续地,我还是一直有玩。

在我到厦大读研后,我和同学在2013年末组织举办了一次节奏大师比赛,我是作为工作人员,负责在现场为同学们计分。之后自己也参加过一次学院组织的节奏大师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说来惭愧,这是我在厦大得到的唯一一张获奖奖状。

之后节奏大师还推出了许多小玩法,比如周末闯关、极限挑战、星动模式、好友闯关等等,不过我最偏爱的还是自由模式和无道具无角色PK场。

节奏大师每年的夏季和冬季都有TGA大赛,先是海选,到复赛,到决赛。我每一次都参加了海选,最好的成绩是61名,可惜取的是前32名进入复赛。我每次比赛都参与,其实也就是纯为了娱乐,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在大赛中拥有怎样的实力,并没有想要入围复赛或是决赛。节奏大师的高手很多,我最敬佩的只有一人——ID为“小梨大枣”,他是我见过拇指玩家里最强的,拇指AC卡农的人。我有段时间,每晚睡前都看他的游戏视频,常常看得欣喜异常、振奋不已,从床上坐起来,自己又玩几局。

近来,节奏大师的海选赛和PK场几乎已被外挂吞噬,前几百名已经看不到真人玩家,我在PK场里甚至有一天打了10局比赛,其中8局的对手是外挂,着实让我心寒。

从专业组晋升大师的过程历时将近一年,这个过程是不易的,因为这中间隔着300分的距离,我战胜高手组的对手有时不加分,战胜专业组或大师组对手加1分,输给高手组、专业组时要扣1分,输给大师组对手有时不扣分。升升降降,兜兜转转,金戈铁马,折戟沉沙,无数次的功亏一篑,无数次的卷土重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光鲜背后,我也曾玩得快要砸碎手机,也曾痛苦自己的手指无法如机器那样精确,也曾大骂外挂的横行。可我一次次隐忍,在细小之处追求完美,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砥砺磨难与困苦,终究问鼎大师。

这也让我相信,在一个领域坚持下去,总有出头之日。我也总算在生活的一处,成为了大师。其实,不管是哪一个领域,大师都是值得敬重的,大师的分量绝不是马虎浮躁能忽悠出来的,大师,是为大师也。

这一刻,纵有千言万语,却只化作两幅手机游戏截图。图片背后看不见的是几乎每天不间断的练习和鲜为人知的故事。

大师,已然超越了技术本身,而成为了一种精神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