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

最近在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感觉精神病人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那样疯疯癫癫,虽然不排除他们中确实有许多疯疯癫癫的人。天才和疯子之间的界限是不明显的,这并不是说天才都好像疯子一样,但他们可能会为了某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像疯子一样疯狂地探寻。而疯子呢,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某一方面有着惊人的思考和执着的追求,可以说他们在那个特有的方面,是不亚于天才的。这本书中的疯子们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他们所想的和所观察的也许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事物,他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在提醒着我们:世界并不仅仅是我们一贯认为的样子,我们还可以从许许多多其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着的世界。我觉得他们中许多人的行动在我们看来也许是疯的,但他们的精神并不疯,他们只是比我们思考得更进一步,他们只是和我们大多数的人有着不一样的世界观,他们只是作为为数不多的“天才”而被我们孤立开来对待。他们的许多观点不能为我们的普世价值所接纳,而与此同时,他们围绕自己的价值观而建立起来的严密逻辑又是我们无法解释也无法推翻的,他们的思维精确到令我们无法找到漏洞和破障。于是,无奈之下的我们只好把占少数的他们孤立开,并定义为精神病人,进而建立起高墙,牢狱般囚禁了他们的肉体。而他们的精神高度,却在这本书的一个个例子中,一句句对话里,表露无遗,这许许多多的思想和理念,闪耀出稀世的智慧光芒。也许他们就像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像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的苏格拉底,像无数反抗的最初发起者一样,被无情和无知的主流镇压下去,但他们所追求和探索的他们心中的真理却未必不是真理。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科学、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

我发现中国的词语很奇特,同一个事情,正面的好话自不必多说,其反面也往往有许多说辞可以加以美化。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说“苦中作乐”、“知足常乐”;不如别人聪明的时候,我们说“大智若愚”、“大器晚成”;遭遇曲折的时候,我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好事多磨”。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我们人类,总可以在不如意的时候用许多成语、俗语和古人说的话来调节自己,寻得心灵的慰藉。我很喜欢这些用于美化困境的语句,它们能给我们以处世的智慧。

不过,近来,我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古人说”的困境。当控制欲很强的人要以命令式的口吻给我建议,而这个建议在我听了之后又与我的价值观相左时,我的心里当然是不会接受的,因为别人可以给建议,而且可以反复给我这个建议,但是决定接受与否的选择权在我。虽然他们觉得这个建议是对的,但是“己所欲,施于人”的做法是不完全妥当的,因为一个建议在甲看来是好的,但是在乙却未必就是好的。每当我想让给我建议的人反观他自己所给的建议时,我便会想到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我这么做的话,就是将我所不愿意接纳、我所不认同的做法加还到了对方身上,那么我与对方又有何异?所以我会像古人一样克己,自律,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会要求对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不会要求对方不要再给我这样的建议,因为我已经决定了,我有自己的原则。我可以不同意对方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对方说话的权利。我可以选择不听取对方的建议,正如对方可以选择执着地给出他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是自由的,我们都在自由地作出自己的选择,不同在于,对方行使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干涉和跨越了我的自由范围,而我所行使的自由并不侵犯对方的自由边界。我国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古人说“人各自由,而以他人之自由为界”,二者要表达的意思在实质上是相同的。

我很想给欲将自己的世界观强加给他人的人以忠告和建议,却又觉得人身为自由平等的高等动物,我不必要也没有资格指导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较好、不做什么较好,我总记得古人说的话,我总以“古人说”约束自己,我总想只做好自己,而不指摘和要求他人,我总想凡事求诸己,遇事先反观自心,一切从自身、内在找原因,而不要草草归因外在。“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而我内心又多么希望那些迫切希望给出自己建议的人、那些迫切希望表达自己观点的人、那些迫切希望以自己的经验教导他人的人,也能这么想、这么做。可我也仅仅是在心里有这种希望而已,我想,我所能做的,就是不辩解,不抱怨,努力做好自己,平和自然,不卑不亢,让安静散发出力量,让“正己”散发出微光,只要静静散发,这样就好。

这些话我从没有说出来,但却是我心里所想的。我这么想,并不是自我感觉比谁高出一等,并不是有多么高尚,并不见得我的修养就有多高,我只觉得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准则,我只是内心真诚地希望人人都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遇事先反观自身。倘若果真能有这样的一天,也许这个世界上会少一些不经大脑的废话,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物欲,多一些精神世界的探寻,少一些被现实束缚与桎梏的灵魂,多一些勇于追梦的心,少一些磕磕碰碰,多一些和谐的礼让,少一些满腹牢骚的抱怨,多一些将心比心的理解,少一些嘈杂,把留出的空间都用来放置“安静”吧。



上图是今天参加第三届厦门谷歌开发者大会,在厦门工学院拍摄。